可爱的家乡

ming 已认证 站长 2022-5-20

5047 0

可爱的家乡----吴起,因中央红军长征落脚点而闻名于世。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疲惫不堪的红军到达吴起镇的时候,这里仅有七户半人家。就是在这儿,毛泽东对长征进行了总结:“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就是在这儿,毛泽东还说:“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从此,吴起镇不仅是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又是党中央保卫与扩大西北苏区,领导全国革命由胜利走向胜利的出发点,也是上承长征时期,下启延安时期的连接点。那天早晨,当毛主席撩开窑洞门口草帘子的时候,东方一轮旭日正在冉冉升起。 ­

长征70余年后,生活在这片红色热土,长征胜利的欢呼声仍然回荡在耳际。多少年来,吴起人民始终把党中央和中共红军到吴起镇引以为自豪和骄傲,把继承发扬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当成神圣的责任和使命。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讲述长征故事,保护长征遗迹,歌唱长征组歌,弘扬长征精神,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先后建起了胜利山大桥、革命烈士纪念馆、长征广场等标志性建筑。重现中央红军胜利到达吴起镇的场景,让人们在这里回顾当年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走过的艰辛历程,参观红军留下的革命遗迹,进行更多更好更生动形象的长征传统熏陶。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又在胜利山启动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长征纪念馆、红军烈士陵园为一体的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复原和浓缩长征重要历史关头的景点与人物,让纪念园成为纪念红军长征的缩影,缅怀革命先烈的场所,人们休闲旅游的景点,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 ­

红色的吴起,因长征在此完结而永载史册。 ­

绿色的吴起,因退耕还林而闻名遐迩。 ­

吴起的今日巨变更令人们惊叹。如今的吴起,已经由一个十几户人家的高原小镇发展到了拥有14万人口的县城。在长征精神的感召下,吴起人正用双手开创着新生活,并创造着一个个奇迹:由“农业弱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一举跨入全国县域经济提升速度最快百县(市)行列;“绿色革命”再次刷新中国人的视野,是全国150多个退耕还林县(市)退得最早、还得最快、面积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县份,前所未有的退耕还林绿色风暴使吴起名副其实地成为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 ­

有人说,全国退耕还林看陕西,陕西退耕还林看延安,延安退耕还林看吴起。 ­

看吴起,首先看吴起的颜色。在最新的卫星遥感图上,吴起就像一枚绿色邮票粘贴在黄土高原上,绿色的边缘恰与吴起的行政区域轮廓吻合。这是退耕还林工程留下的绿色印记。它像一枚勋章挂在那里,是对吴起人民多年来为建设绿色家园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的最好褒奖。 ­

看吴起,还要看吴起的农民。过去,种了一坡才收一车,农民穿得烂、走得慢、灶火烧的驴粪蛋。如今,光看外表可看不出谁是乡下人谁是城里人,乡间路上骑驴的老太太兜里都揣着手机呢。更为可喜的是,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焕然一新,生态意识明显增强,退耕还林、保护生态成为自觉行动;“放羊—娶媳妇—生娃—放羊”的旧观念成为历史,学技能、闯市场蔚然成风。这是退耕还林退出来的好光景。 ­

是的,我是一个吴起人,我为我是一个吴起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不过,更让我感到骄傲和自豪的是我们的汗水能尽情地挥洒在和谐新吴起的宏伟蓝图中。从“红色革命”到“绿色革命”,吴起又一次彪炳史册;从贫困落后到治穷致富,吴起已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林茂山川秀,田平粮丰产,泥土不下山,洪水不出沟,见证着吴起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圈内羊儿肥,田野草成茵,产品销海外,农民收入高,是吴起草畜产业健康发展的真实写照;石油成规模,产量百万吨,圆方当龙头,品牌创市场,使以石油为主的工业经济正成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助推器”;楼宇不重样,无花不成园,街头霓灯闪,泉涌乐曲飞,昭示着吴起城市功能的日臻完善;政策上放宽,服务上从优,让客商发财,促自己发展,体现了吴起投资环境的全面优化;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汽车,水电到村组,电话入农户,讲述着吴起基础设施全方位改观的巨变;科教创新高,文卫上水平,县强民安乐,政通百业兴,反映了吴起各项社会事业正在蓬勃发展。 ­

红色是吴起的根,绿色是吴起的魂。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大好时代,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响亮地提出"打造绿色吴起,构建温馨家园"发展战略,需要我们全体吴起人民的共同智慧和不懈努力。吴起人用辛勤的双手打造了自己和谐的家园,吴起人用诗一样的语言重新诠释故乡锦秀的容颜。我们深信,一座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绿色温馨新吴起将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吴起,必将成为陕北高原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这也是我们每一个吴起人对美丽家乡桓古不变的铮铮诺言。­

──── 0人觉得很赞 ────



看过的人 (2)
  • ming
  • 匿名
最新回复 (0)
    • 吴起吧
      2
        登录 注册 一键QQ登录
返回

评论